Explorer Interview | Xing-Jie Liang

梁兴杰,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奖章 (金奖) – 引航奖获得者,中科院优秀指导教师 (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Elected Fellow of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IMBE), F1000 Faculty Member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and Drug Discovery),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梁兴杰研究员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膜分子生物学室获博士学位,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执行院长Michael M. Gottesman院士 (NCI, NIH) 课题组完成博士后研究,并在NINDS神经肿瘤外科实验室和Howard University的放射医学系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工作至今,曾担任973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与纳米生物学分会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制剂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学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副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与纳米生物材料分会副主任,国际控释协会中国分会常委理事。目前主要从事纳米结构的生物学效应,以及设计构建纳米药物提高药物输送效率并研究其克服临床适应性耐受的作用机制。

梁兴杰研究员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现担任Exploration主编,BiomaterialsACS Nano等期刊编委。研究领域:纳米药物与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方向:纳米技术用于创新药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优化和功能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中的生物机制。研究团队研发的注射用盐酸伊利替康纳米胶束,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CFDA) 临床批件,实现临床转化。


Q: 作为Exploration的主编,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Exploration期刊?

A: Exploration作为交叉学科领域综合性期刊,是由河南大学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Wiley出版集团共同创办的一本新期刊。Exploration期刊聚焦交叉学科,立足国内,面向全球。我相信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一本全新的高端综合性学术期刊定会精彩纷呈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并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必读期刊。

2021年1月15-16日在河南大学召开的“生物学交叉学科学术论坛暨Exploration创刊仪式”。

Q: 您能介绍一下关于Exploration期刊的发表范围吗?

A: Exploration是一本国际性、跨学科的高质量开放获取期刊,致力于传统科学和跨学科科学的相关研究,发表最新的科研成果,包括研究进展、评论文章和综述文章等Exploration希望能够跨越传统研究学科之间的界限,向广大科研工作者传播有影响力的研究,并激发全球多学科合作。期刊关注的领域包括但不局限于: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新材料、生物学、药物研发及新兴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

Q: 您如何看待Exploration期刊的发展?

A: 作为主编,我很看好Exploration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国际上聚焦于交叉学科的高端学术期刊仍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顺势推出这样一本新期刊,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同行学者加入编委会,打造国际学术品牌。在河南大学、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和Wiley出版集团的共同努力下,我对期刊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Q: 您对于Exploration期刊有何期待? 对该期刊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有何愿景?

A: 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Exploration可以成为交叉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旗舰期刊,不仅能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高端的国际学术交流和传播平台,还能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进一步促进科技的进步。

Q: 您的研究团队对于纳米材料在药物研发的未来有什么兴趣?您对纳米结构促进重大恶性疾病(癌症,恶性传染病等)的药物疗效及其在临床治疗方法的前景有何展望?

A: 我们课题组主要是研究纳米生物技术用于创新药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优化和功能测定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发展基于医用生物材料为药物递送系统,提高小分子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应用效果,发展创新纳米药物突破重大恶性疾病预防和诊疗中关键问题与技术。课题组正在探寻通过提高递送系统的输运效率来达到显著预防或者改善癌症和重大传染病治疗临床效果的纳米生物技术,利用安全有效的纳米材料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Q: 您如何看待纳米科学与技术在前沿交叉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A: 纳米科学与技术在基础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纳米技术相关的交叉学科也正吸引着科学家们对相关领域进行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的探索。正是由于这些新的学科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促成了许多重大的科学突破,也促进了基础科学的发展。


Q: 什么时刻您最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在科研经历中是否有些趣事可以和我们分享?

A: 对于新入实验室的学生,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对实验操作以及科学研究都是处于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经过不断地努力,当他们在毕业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趋于成熟了,学习与思考能力足够他们独立自主地完成教育与科研工作。不论是在科学的整体实验设计方面还是团队合作与理论传承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看到有些学生在科研中比自己做的好,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欣慰。学生在面临毕业压力的时候,有时会急于把自己的工作先整理出来进行发表。一开始,学生们往往没有自信,在投稿上求快求稳,都没有选择本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经过大家的讨论和积极认真地改进,最终接受稿件的期刊会远远超过学生们自己的期望。这个时候,学生们往往会感到惊讶与兴奋。对导师来说,能够帮助学生保持住他们那份对科学研究初始的热爱,在困惑中仍然不灭自己对科研的坚持,使自己的工作成果获得其他人的认可,让他们变得更有自信心,不仅对学生很重要,对导师也是一种收获,一种喜悦。

Q: 科学工作之余,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A: 在工作之余,我喜欢打篮球,周末有时会去电影院看电影。


Q: 您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有什么建议?

A:培养兴趣爱好并坚持下去。首先,要有兴趣、有爱好、有激情。当爱好某件事情的时候,对这件事情的喜欢、关注以及相应的荣誉感,会让各种付出在做这件事情过程中,变得轻松愉悦。因此,爱好——乃至更进一步的热爱——我认为是第一位的。有了兴趣爱好之后,还需要坚持。如果说兴趣与爱好是成功的起点,那么坚持就是成功的保障。从科研角度讲,青年学生需要多看文献、多交流,跟踪和把握学术的前沿,尽可能多做一些创新性的工作。这些具体的方法会因人而异,需要每位学生努力探索。

Q: 研究生群体总是面临很大的科研压力,您课题组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缓解科研压力呢?

A: 科研压力其实大多都来自于个人。如果集体有一个很好的氛围,那么对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会很有帮助。学生们在实验室中组成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支持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课题组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春游、秋游以及平时的聚餐、看电影等。这种和谐友好的集体氛围对学生个人在科研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还需要有交朋友的习惯,这样能够建立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并能在相互之间培养和传播正能量。

Q: 您能否简单用几个英文单词形容下拥有快乐的实验室生活的关键?

A: Passion, persistence, optimism.